菜单 菜单
13395017579
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智慧行业   /   新闻详情

公共广播系统如何施工,非常详细规范

2022.04.12

公共广播主要用于建筑弱电工程中的以语言扩声为主的包括会场、多功能厅等地方,公共广播包括背景音乐广播和应急广播系统;会议包括同声传译、视频会议和多媒体会议工程。


施工范围包括管线、控制室设备、音频扩声设备、视频显示设备、视频会议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本期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公共广播系统的施工。

一、施工标准规范

公共广播系统依据: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26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 50198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YD/T 5033-2005等标准制定。


二、公共广播施工要求

 
一、电缆管路、线槽及线缆敷设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控制室静电地板下,必须敷设机柜到控制台的地下线槽,吊顶内管路进入控制室后,应就近沿墙面垂直进入静电地板下,沿地面进入机柜底部线槽,地面管路应贴地进入控制室静电地板下,进入机柜底部线槽。

 信号线与强电线管必须分开敷设,最小距离应大于300mm。

3  电缆管路穿越楼板孔或墙洞的位置,应加装套管等保护设施。

 安装沿墙单边或双边电缆管路时,在墙上埋设的支持物应牢固可靠,支点的间隔应均匀整齐一致。

 公共广播及会议系统线缆应根据需要传输的内容格式和距离选择;传输电缆距离超过选用端口支持的标准长度时应使用信号放大设备、线路补偿设备,或选用光缆传输。

 模拟系统传声器传输线应选用专用屏蔽线,宜单独敷设线管并远离强电管路,传声器线缆超过50m时,必须采用低阻抗平衡连接。

 VGA信号线缆的选择应根据传输信号的分辨率、最长传输距离进行选择。当信号源为视频或简单的文字内容时,传输衰减控制在-6dB范围;当信号源是以精密图形文件时,传输衰减控制在-3dB的范围,超出范围时,应采用光纤系统实现信号的传输。

 公共广播系统的功率传输线缆应用金属线槽和线管单独敷设,室外广播传输线缆应穿管埋地或在电缆沟内敷设。

公共广播系统功率传输线路,其绝缘电压等级必须与其额定传输电压相容,应尽量减少接驳,当无法避免接驳时,其接头不得裸露,接驳宜用压接套管、压接工具、专用插接件或锡焊接线进行施工,电位不等的接头应分别进行绝缘处理,并应将接头置于分线箱或接线盒内,接头不得留在线管等不易检查的部位,性能损耗应符合设计要求。

10  当公共广播系统具备消防应急广播功能时,应采用金属管、槽,并按相关规范要求敷设耐火或阻燃线缆。

11  敷设线缆的管内空间利用率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直线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宜为50%~60%;弯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宜为40%~50%;对绞电缆或光缆的利用率应为25%~30%。电源线、信号线、扬声器线不应穿入同一根管内。

12  线缆管应安装线管护口后再穿线。

13  管路穿过防火隔离物体等应做防火隔离、隔声、防潮等处理。

14  管内穿入多根线缆时,线与线之间不得相互拧绞。

15 线管不便于直接铺设到位时,线管出线终端口与设备接线端子之间,必须采用金属软管连接,金属软管长度不应大于1.5m,线缆不得直接裸露。

16  敷设线缆应排列整齐,不拧绞,尽量减少交叉;交叉处应粗线在下,细线在上;除设计有要求之外,线缆应分类绑扎;线缆垂直敷设时,线缆上端每间隔1.5m应固定在线槽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每间隔3~5m应设绑扎点。线缆首、末端和距转弯中心点两边300mm~500mm处应设置绑扎固定点。

17  露天架空线缆敷设根据设计要求选定架空线缆路由,线杆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吊线应采用钢绞线,吊装线缆应采用专用的吊线勾或绑扎方式,吊装好的线缆的自然垂度应符合要求。

18  光缆开盘后应检查光缆的外观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光缆敷设时出盘处应保持松弛的弧度,并留有适度的缓冲余量;最小弯曲半径应为光缆外径的15倍,施工时应不小于20倍,设计或光缆生产厂家有特殊规定时,按规定施工。

19  光缆敷设应在两端预留长度,一般每端为3m~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20  线缆在布放前两端应做标识,标识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识应选用耐久材料。

21  明敷的线路与具有强磁场,强电流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1.5m;当采用屏蔽线缆或穿金属管保护管或在金属封闭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m。

22  线缆敷设完毕,所用线缆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再次进行校线,测量绝缘电阻值符合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应填写附录A表A.3.4-10。



二、公共广播及会议系统各类箱体、接(分)线盒和控制板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暗装箱体面板与框架应与建筑装修表面吻合;地面暗装的箱体应能使地面盖板遮盖严密,开启方便,并且有一定的强度;明装箱安装位置不得影响人员通行。箱体与预埋管口连接时应采用管护口及锁母连接,不得使用焊接。

 舞台台面上安装的接线箱要保持舞台台面平整,接线箱盖表面应与地板表面色调协调,开启方便,并且有一定的强度。

3  观众席现场调音位接线箱、地面暗装箱体及箱盖应保证其强度,并采取防水措施。

 在活动舞台机械上安装的接线箱不得妨碍舞台机械的正常运转,不得妨碍机械设备的正常维修,不得占用维修通道。活动舞台上接线箱的电缆管线应采用可移动方式或使用流动线缆。

 各类接线箱安装应垂直、平整、牢固,水平和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1.5‰。

 安装完成后各类接线箱外形和表面应漆层完好,面盖板开启灵活,水平、垂直度符合要求。

 接线箱内的接插座,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应的国家标准;安装应牢固可靠,方向一致。各类预埋的接线箱、接线盒、控制板的安装还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第4章的有关规定。


三、机柜、控制台的设置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机柜安装应固定在预埋基础型钢上并用螺栓固定,底架应与地面连接牢固,不宜直接放置在静电地板上。安装完毕对其垂直度进行检查、调整。控制台要摆放整齐,与地面应固定牢固。

 机架底座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应采用金属垫块垫实,垫块应进行防腐处理,机架底座与地面悬空部位应加饰面。底座应与地线可靠连接。

 机柜布置应保留维护间距,机面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500mm,机背和机侧(需维护时)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800mm。

4  固定安装的机柜应按设计要求定位, 机柜安装的水平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其偏差不应大于50mm,机柜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3mm。活动机柜就位后宜锁住脚轮锁片,使用固定脚支撑机柜,调整机柜的垂直和水平度。

5  多个机柜排列安装时,每列机柜的正面应在同一平面上,相邻机柜应紧密靠拢,机柜之间应采用螺栓紧固连接。安装后的机柜应横平、竖直,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l‰,水平度应不大于2‰,整列水平误差不得大于±5mm。

6  机柜上各种组件应安装牢固,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组件如有伤残应修复或更换。安装用的紧固件应有防腐镀层。

 机柜上应有明显的功能标志,标明设备名称或功能。标志应准确、清晰、齐全、耐久。

8  机柜设备安装应该平稳、端正,面板排列整齐,拧紧面板螺钉,带轨道的设备应推拉灵活。内部线缆分类排列整齐。各设备之间留有充分的散热间隙,可安装通风面板或盲板。机柜或机架应安装在安全和便于操控的位置上,机柜上安装沉重的设备时,宜加装托盘或轨道承重。

9  设备在机柜上的布置宜考虑设备散热,要把大功率高热量的设备分散开来安装或设备之间加装盲板分隔。

10  设备在非19″标准机柜上安装时应使用托盘或轨道,并应将设备固定。机柜正面应加装专用面板。

11  机柜、机架内设备的布置应使值班人员在值班座位上能看清大部分设备的正面,能方便迅速地对各设备进行操作和调节,监视各设备的运行显示信号。

12  控制台与机架间应有较宽的通道,与落地式广播设备的净距不宜小于1500mm,设备与设备并列布置时,间隔不宜小于1000mm。

13  控制台或机柜、机架应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线不应与供电系统的零线直接相接。


1649744362161.jpg


智慧行业   /   新闻详情

公共广播系统如何施工,非常详细规范

2022.04.12

公共广播主要用于建筑弱电工程中的以语言扩声为主的包括会场、多功能厅等地方,公共广播包括背景音乐广播和应急广播系统;会议包括同声传译、视频会议和多媒体会议工程。


施工范围包括管线、控制室设备、音频扩声设备、视频显示设备、视频会议设备的安装与调试,本期我们一起来了解下公共广播系统的施工。

一、施工标准规范

公共广播系统依据:
《厅堂扩声系统设计规范》GB 50371
《公共广播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 50526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GB/T 50198
《智能建筑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 50339
《会议电视系统工程验收规范》YD/T 5033-2005等标准制定。


二、公共广播施工要求

 
一、电缆管路、线槽及线缆敷设除应符合本规范第4章的规定外,还应符合以下要求

 控制室静电地板下,必须敷设机柜到控制台的地下线槽,吊顶内管路进入控制室后,应就近沿墙面垂直进入静电地板下,沿地面进入机柜底部线槽,地面管路应贴地进入控制室静电地板下,进入机柜底部线槽。

 信号线与强电线管必须分开敷设,最小距离应大于300mm。

3  电缆管路穿越楼板孔或墙洞的位置,应加装套管等保护设施。

 安装沿墙单边或双边电缆管路时,在墙上埋设的支持物应牢固可靠,支点的间隔应均匀整齐一致。

 公共广播及会议系统线缆应根据需要传输的内容格式和距离选择;传输电缆距离超过选用端口支持的标准长度时应使用信号放大设备、线路补偿设备,或选用光缆传输。

 模拟系统传声器传输线应选用专用屏蔽线,宜单独敷设线管并远离强电管路,传声器线缆超过50m时,必须采用低阻抗平衡连接。

 VGA信号线缆的选择应根据传输信号的分辨率、最长传输距离进行选择。当信号源为视频或简单的文字内容时,传输衰减控制在-6dB范围;当信号源是以精密图形文件时,传输衰减控制在-3dB的范围,超出范围时,应采用光纤系统实现信号的传输。

 公共广播系统的功率传输线缆应用金属线槽和线管单独敷设,室外广播传输线缆应穿管埋地或在电缆沟内敷设。

公共广播系统功率传输线路,其绝缘电压等级必须与其额定传输电压相容,应尽量减少接驳,当无法避免接驳时,其接头不得裸露,接驳宜用压接套管、压接工具、专用插接件或锡焊接线进行施工,电位不等的接头应分别进行绝缘处理,并应将接头置于分线箱或接线盒内,接头不得留在线管等不易检查的部位,性能损耗应符合设计要求。

10  当公共广播系统具备消防应急广播功能时,应采用金属管、槽,并按相关规范要求敷设耐火或阻燃线缆。

11  敷设线缆的管内空间利用率应符合设计要求。设计无要求时,直线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宜为50%~60%;弯管路的管径利用率宜为40%~50%;对绞电缆或光缆的利用率应为25%~30%。电源线、信号线、扬声器线不应穿入同一根管内。

12  线缆管应安装线管护口后再穿线。

13  管路穿过防火隔离物体等应做防火隔离、隔声、防潮等处理。

14  管内穿入多根线缆时,线与线之间不得相互拧绞。

15 线管不便于直接铺设到位时,线管出线终端口与设备接线端子之间,必须采用金属软管连接,金属软管长度不应大于1.5m,线缆不得直接裸露。

16  敷设线缆应排列整齐,不拧绞,尽量减少交叉;交叉处应粗线在下,细线在上;除设计有要求之外,线缆应分类绑扎;线缆垂直敷设时,线缆上端每间隔1.5m应固定在线槽的支架上。水平敷设时,每间隔3~5m应设绑扎点。线缆首、末端和距转弯中心点两边300mm~500mm处应设置绑扎固定点。

17  露天架空线缆敷设根据设计要求选定架空线缆路由,线杆间距应符合设计要求;吊线应采用钢绞线,吊装线缆应采用专用的吊线勾或绑扎方式,吊装好的线缆的自然垂度应符合要求。

18  光缆开盘后应检查光缆的外观有无损伤,光缆端头封装是否良好;光缆敷设时出盘处应保持松弛的弧度,并留有适度的缓冲余量;最小弯曲半径应为光缆外径的15倍,施工时应不小于20倍,设计或光缆生产厂家有特殊规定时,按规定施工。

19  光缆敷设应在两端预留长度,一般每端为3m~5m;有特殊要求的应按设计要求预留长度。

20  线缆在布放前两端应做标识,标识书写应清晰,端正和正确;标识应选用耐久材料。

21  明敷的线路与具有强磁场,强电流的电气设备之间的净距离宜大于1.5m;当采用屏蔽线缆或穿金属管保护管或在金属封闭槽内敷设时,宜大于0.8m。

22  线缆敷设完毕,所用线缆的型号、规格应符合设计要求,并应再次进行校线,测量绝缘电阻值符合要求。做好相应的记录。并应填写附录A表A.3.4-10。



二、公共广播及会议系统各类箱体、接(分)线盒和控制板的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暗装箱体面板与框架应与建筑装修表面吻合;地面暗装的箱体应能使地面盖板遮盖严密,开启方便,并且有一定的强度;明装箱安装位置不得影响人员通行。箱体与预埋管口连接时应采用管护口及锁母连接,不得使用焊接。

 舞台台面上安装的接线箱要保持舞台台面平整,接线箱盖表面应与地板表面色调协调,开启方便,并且有一定的强度。

3  观众席现场调音位接线箱、地面暗装箱体及箱盖应保证其强度,并采取防水措施。

 在活动舞台机械上安装的接线箱不得妨碍舞台机械的正常运转,不得妨碍机械设备的正常维修,不得占用维修通道。活动舞台上接线箱的电缆管线应采用可移动方式或使用流动线缆。

 各类接线箱安装应垂直、平整、牢固,水平和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1.5‰。

 安装完成后各类接线箱外形和表面应漆层完好,面盖板开启灵活,水平、垂直度符合要求。

 接线箱内的接插座,应符合设计要求和相应的国家标准;安装应牢固可靠,方向一致。各类预埋的接线箱、接线盒、控制板的安装还应符合设计要求和本规范第4章的有关规定。


三、机柜、控制台的设置安装应符合以下要求:

 机柜安装应固定在预埋基础型钢上并用螺栓固定,底架应与地面连接牢固,不宜直接放置在静电地板上。安装完毕对其垂直度进行检查、调整。控制台要摆放整齐,与地面应固定牢固。

 机架底座与地面之间的间隙,应采用金属垫块垫实,垫块应进行防腐处理,机架底座与地面悬空部位应加饰面。底座应与地线可靠连接。

 机柜布置应保留维护间距,机面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500mm,机背和机侧(需维护时)与墙的净距不应小于800mm。

4  固定安装的机柜应按设计要求定位, 机柜安装的水平位置应符合施工图设计,其偏差不应大于50mm,机柜的垂直偏差不应大于3mm。活动机柜就位后宜锁住脚轮锁片,使用固定脚支撑机柜,调整机柜的垂直和水平度。

5  多个机柜排列安装时,每列机柜的正面应在同一平面上,相邻机柜应紧密靠拢,机柜之间应采用螺栓紧固连接。安装后的机柜应横平、竖直,垂直度偏差应不大于l‰,水平度应不大于2‰,整列水平误差不得大于±5mm。

6  机柜上各种组件应安装牢固,不得脱落或碰坏。漆面如有脱落应予以补漆;组件如有伤残应修复或更换。安装用的紧固件应有防腐镀层。

 机柜上应有明显的功能标志,标明设备名称或功能。标志应准确、清晰、齐全、耐久。

8  机柜设备安装应该平稳、端正,面板排列整齐,拧紧面板螺钉,带轨道的设备应推拉灵活。内部线缆分类排列整齐。各设备之间留有充分的散热间隙,可安装通风面板或盲板。机柜或机架应安装在安全和便于操控的位置上,机柜上安装沉重的设备时,宜加装托盘或轨道承重。

9  设备在机柜上的布置宜考虑设备散热,要把大功率高热量的设备分散开来安装或设备之间加装盲板分隔。

10  设备在非19″标准机柜上安装时应使用托盘或轨道,并应将设备固定。机柜正面应加装专用面板。

11  机柜、机架内设备的布置应使值班人员在值班座位上能看清大部分设备的正面,能方便迅速地对各设备进行操作和调节,监视各设备的运行显示信号。

12  控制台与机架间应有较宽的通道,与落地式广播设备的净距不宜小于1500mm,设备与设备并列布置时,间隔不宜小于1000mm。

13  控制台或机柜、机架应有良好的接地,接地线不应与供电系统的零线直接相接。


1649744362161.jpg